影像本身承載著記錄功能,而插上傳播的翅膀,則會迸發出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塑力量。一張精心策劃的照片,一段刻意定格的錄像,對於傳播過程中一些人和事物的“定性”,很可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因此,有關影像的生產流程,權力從未離手;權力的介入使得影像的生產充滿了“刻意”,但權力介入的初衷,卻是在試圖表現一種“隨意”。
  4月8日,一則“四川敘永縣委書記帶頭掃街,有人蹲地拍官員”的新聞流傳開來,伴隨著這一新聞傳播的還有一張縣委書記正在打掃,而一邊的攝影師正在聚精會神拍攝的圖片。一時間,關於該縣委書記擺拍的說法不脛而走,成為一大輿論熱點。有關權力對影像的塑造,切切實實地遭遇了挑戰。
  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據悉,刊載這一照片的華西都市報業已將報紙電子版中的照片刪除,所以,內情如何目前尚不得知。但由此,卻可以得出兩個方面的事實推論:其一,這就是一張縣委書記擺拍的照片,只是華西都市報的攝影記者在拍攝書記時未能註意到還有另一名專職人員也在拿著單反相機拍攝,一個不經意的失誤可謂“出賣”了正在擺拍的書記;其二,攝影記者並沒有什麼失誤,縣委書記也的確在擺拍,但不同的是,照片的用途未必是媒體宣傳,而可能是內部影像資料匯存之用等。
  不管事實真相符合哪一種推論,鑒於這張照片已經實現廣泛傳播,影像的力量已經無可爭議地隨之迅速升級。只是最終形成的效果並非權力介入本身所期望的那樣,而成了網民們茶餘飯後嘲諷的笑料。從這一層意義出發,影像本身的生產流程失範,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的確,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就擁有自己的專職攝影師,而這些攝影師每當舉起相機為領導拍攝時,承受的壓力皆非常人攝影時所能夠體會。
  曾有行內人士如是總結:“最重要的是把會議的主要參會者和領導拍攝好,如果把主要領導的拍攝搞砸了,整個會議的拍攝也會變得黯然失色。”這裡的會議置換成“活動”,用於敘永縣委書記的掃街行動同樣合適。在書記和當地宣傳機構看來,縣委書記能夠以身作則,帶頭上街勞動,既表明瞭政府的一種決心和態度,也對於敘永縣創建“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有著重要影響。
  當然,一張能夠很好展示領導帶頭行動的照片不僅能帶來社會示範效應,對於領導自身的形象塑造更具正面作用。在今年的3月22日,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在凌晨跟環衛工人一起掃大街時被的哥們意外發現,作為唯一沒有戴口罩的人員,王的行為隨即引發了人們對領導“擺拍”的遐想。而在去年,王桂芬也曾因為親自乘公交瞭解民情,而被市民熱議。兩起事件都不禁讓人想起“作秀”二字,其中的原因恐怕在於事情實在過於巧合。
  更有甚者,四川樂山的領導幹部曾因為用水槍製造領導冒雨視察工作場景,而被網民所詬病。在一張“失敗”的照片上,兩個消防員拿著消防水槍向半空噴水,七八個穿著白色襯衫和黑色西褲的人站在水中,手上撐著雨傘,一旁有攝像機在拍攝……這樣完全赤裸裸的擺拍之所以失敗,當然跟攝影師無關,而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賦予了千萬個普通個體“曝光”的能力。從這個角度出發,領導權力對於影像生產流程的控制,不但需要註意專職攝影師的“失職”,更要防範互聯網公民的不經意“偷襲”。
  領導擺拍,並不是一件值得驚奇的事情。正如普通人在照相時,也會大喊“茄子”,以便讓影像效果更好。在競爭性政治體系中,從在任領導到候選人,“作秀”也都從來不曾少見。只是在互聯網時代,領導作秀應當摒棄那種簡單粗暴的“擺拍”做法,換言之,權力對於影像的干預,已經很難製造“不經意”的效果。要想把秀作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常常上街打掃,又常常乘坐公交等等。  (原標題:[社論]移動互聯網挑戰領導“擺拍”的權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37jssdg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